曝光【佰宜康(国财资本)】资金盘骗局:每天2%收益背后的金融陷阱!

频道:今日头条 日期: 浏览:

骗局揭秘:国财资本的“高收益”幻象

佰宜康(国财资本)的操作模式是典型的股票跟单类资金盘骗局。其APP页面和运作方式与已被曝光的同类平台如出一辙。投资者被拉入微信群,群里所谓的 “导师”每天发布股票交易信号,承诺一键跟投即可获得惊人收益。

在这个精心设计的骗局中,日收益率被标榜为2%,折算年化收益超过700%。如此离谱的数字,却成为吸引投资者的最大诱饵。该平台于2024年开盘,经过一年多运作,操盘手已圈钱数千万。

随着资金泡沫越来越大,平台在2025年4月开始对受害者进行 “单割” ——即突然禁止部分投资者提现,同时继续鼓励其他用户加大投资。这正是资金盘崩盘前兆,操盘手在为最终跑路做准备。

传销式裂变:国财资本的运营模式

国财资本并非孤例。它属于当前最泛滥的“传销式集资诈骗”类型,即通过传销手段实施集资诈骗犯罪活动。这类骗局通常设置“静态收益”和“动态收益”双轨机制。

静态收益来自自身投资,而动态收益则依靠“拉人头”。发展下线越多,收益越高。这种模式完全符合传销的三个核心特征:缴纳入门费、发展超过三级的层级网络、按人头或团队业绩计酬。

“平台已经搞起各种活动拉人填坑,即将崩盘跑路。”反诈骗人士昊天在曝光该骗局时指出,这类股票跟单资金盘专门瞄准老年人群体,利用他们对智能炒股概念的生疏进行精准诈骗。

华丽包装:国资背景下的骗局伪装

为博取信任,国财资本精心编织了一张国资背景网。国财(江苏)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声称旗下有晟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谎称 “扬州市政府入股20%”,自诩为“政府性质的融资”。

调查显示,这一说法纯属虚构。当记者直接询问国财财务业务的刘总时,他明确表示:“政府入股根本没有这么一说。”

在招商会上,理财经理甚至宣称公司拥有“金融融资牌照”,并拿出1.6亿元的大楼作为担保。实地调查却发现,这栋作为担保的九层大楼,除二楼办公外,其余楼层空空如也,部分区域甚至被宾馆占用且尚未装修完成。

资金流向:无监管黑洞

投资者的钱去了哪里?调查发现,投资者的资金通过POS机直接刷入国财资本控制的关联公司账户,如中海商业保理(深圳)有限公司或晟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些资金完全脱离监管,流向成谜。

更令人担忧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深圳银盛支付和上海富友支付)明确表示,他们只提供代收代付服务,并无资金监管和存管业务。这意味着投资者的钱一旦转入,就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通过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国财资本实际控制了一系列公司:融资项目中的采购供应方、产品发行方、居间方、担保方表面上各自独立,实则均由同一批人幕后操控,形成完美闭环骗局。

受害者画像:被精准狙击的老年群体

“市场里的人几乎都是60岁以上鬓发斑白的老年人。”记者在参加国财资本在淮安卓创国际酒店举办的招商会时看到,老年人成为重点围猎对象

这些招商会实则是精心设计的签单现场。为刺激投资,国财资本承诺根据投资金额赠送购物卡:投资5万送100元卡,10万送300元,最高投资100万送5000元购物卡。仅几十分钟,现场签单金额就超过300万元

“群里除了被骗的,其他都是托。”一位受害者透露,他被拉入所谓“指标交流厚德载物”炒股群后,看到“群友”天天宣称跟着“深圳帮”赚钱,没中奖也想买原始股,营造出火热的投资假象。

全国蔓延:资金盘骗局的新变种

国财资本骗局只是全国资金盘乱象的冰山一角。2025年7月以来,广东、云南、湖南、辽宁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密集警示以“虚拟币”为名的非法集资风险。

这些骗局虽包装各异,却呈现共同特征:承诺“稳赚不赔”“高额固定收益”;收益率畸高(日化1%-2%,年化超300%);通过“拉人头”机制发展层级奖励。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津梁指出:“这些骗局主要涉及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集资诈骗罪最高刑罚是无期徒刑。组织领导者、核心骨干、业务员、推荐人均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崩盘前夜:识破与自救指南

面对即将崩盘的资金盘,投资者如何识别风险?关键要搞清三个核心问题:
1。 我投的钱给谁了?(平台公司或其他玩家)
2。 他们用我的钱做什么了?(大多进入操盘手口袋,部分分给团队和早期会员)
3。 我赚的钱从哪里来?(前期是自身投入资金的分期返还,后期完全依赖新会员资金)

当平台开始限制提现、要求缴纳税费或保证金,或频繁更换名目推出“新盘”时,崩盘已进入倒计时

对于已被套的投资者,维权刻不容缓:

  • 立即收集证据:转账记录、聊天截图、合同文件、平台信息

  • 向公安机关报案:携带完整证据材料

  • 通过“腾讯卫士”举报:选择“赌博/传销/违规金融服务”类别

  • 联合其他受害者:集体维权提高成功率47


资金盘的结局早已注定:进场早的也许能回本或赚点小钱,进场晚的则血本无归,既伤钱脉又伤人脉。一位受害者回忆,在国财资本招商会上,一位白发老人颤抖着手签下50万元投资协议,只为“赚点养老钱”。如今平台即将崩盘,这些养老钱恐将荡然无存。

金融市场的铁律从未改变收益率与风险永远成正比。日息1%-2%的“投资”,本质是精心设计的数学骗局——没有任何实体经济能在一年内创造超过7倍于本金的利润。当整个游戏建立在后来者的本金之上,崩盘不是风险,而是必然到来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