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主城区每天产生多少垃圾?固体废物垃圾又是怎么处理的?如何实现“无废城市”健康又环保?7月25日,记者走访兰州丰泉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兰州兴盛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等地,探索兰州“变废为宝”的秘密。
“三化”处理让城市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走进城关区盐场路街道肖家窑南侧的兰州丰泉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整个厂区绿意盎然,环境整洁清新。据了解,该公司采用国内领先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目前每年可无害化处理全市生活垃圾120万吨,向国家电网提供4.3亿度电。
行走在厂区,只见一辆辆密闭式垃圾清运车将主城四区的生活垃圾运进专门的操作间进行无害化焚烧,整个过程看不见扬尘,听不到震耳噪声,也闻不到垃圾的臭味。“城市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用专用密闭垃圾清运车卸入全密闭且微负压的垃圾池,在垃圾池内混合发酵3~5天,池内设置的垃圾抓斗将发酵好的垃圾送入焚烧炉,焚烧后产生的炉渣运至炉渣处理车间进行再利用处理。燃烧后的烟气采用特殊组合工艺处理后排入大气。”兰州丰泉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一期运营管理部经理张定国说。
据介绍,该公司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供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由输电线路送出,并入国家电网,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4.3亿度电,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三化”处理,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循环产业为“无废城市”赋能
红古区的兰州兴盛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已形成以回收站点回收、分拣中心分类、产业园加工利用的收、拆、加“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和加工利用体系,废纸、废塑料、废旧家电、报废汽车和大件家具等废旧物资在这里“重生”。
“我们回收加工固废资源覆盖金属材料、纸张、橡胶、塑料等多种‘城市矿产资源’,目前已建成10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产业园建成废纸再制造、废塑料再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废旧家电拆解、废橡胶利用等节能环保产业链,实现从‘收购—加工—利用’的循环产业链条。”兰州兴盛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总经理戴嘉泰说。
兰州红安纸业有限公司废纸再制造技术项目是整个园区的代表性项目,走进车间能清晰地看到,运行的机器将回收来的废纸板和废纸箱经过碎浆、除渣、筛选、磨浆、抄纸等工序,变成一个个崭新的产品包装箱。
兰州红安纸业有限公司年利润2000万元的废纸再制造技术,打造了兰州市“废纸收购——废纸造纸——包装纸箱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废纸资源全部再利用的循环型产业链,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站多能”打造产业新业态
为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兰州市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手段,全力提升固体废物治理能力,相继开展了全域无垃圾治理、危险废物评估考核、生活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等行动,推动城乡居民生活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永登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龙泉寺镇处理中心和通远镇处理中心是响应“无废城市”建设号召的具体案例,探索“一站多能”模式下的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第三方资源化处理,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处理功能的“一站多能”。该项目既解决了以畜禽粪污、尾菜、厕改废水为处理重点的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又解决了市政污泥、餐厨垃圾等城镇废弃物处理难点,通过整合处理业务避免同质项目的重复投资,实现了资源化利用链条的“一站多能”,形成“处理站即加气站、处理站即发电站、处理站即加肥站”的循环产业新业态,为我市农业农村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了模板。
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医疗垃圾集中处置项目……近年来,兰州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不断提升,市民生活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https://www.cenews.com.cn/media-article.html?aid=29012&mediaID=1647
编辑:萧培审编:益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