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书画创作,恰似一场无声的功夫比武。
起势如开笔,需凝神静气,意守丹田。笔锋未落,胸中丘壑已成竹,正如武者起手前的意念贯注,气机锁定。行笔便是招式的展开。水墨的浓淡枯湿,便是内力的吞吐收放,一笔一画皆蕴藏着“四两拨千斤”的巧劲与“力拔山兮”的沉雄。收笔凝神,如武者收势归元。整幅作品,于无声纸墨间,展现了力与韵、形与意的至高融合,完成了心手合一的“功夫”呈现。
过去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中,在书画传习中脱颖而出的青少年们以多年练习的内力和现场挥毫的一招一式,书写、描绘着传统文化的崭新篇章。
即日起,四川新闻网正式推出【书画“星”动力】特别策划,聚焦热爱书画的青少年群体。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个个怀揣艺术梦想的身影,了解他们在书画世界里的成长故事与不懈追求。从天赋初显时的惊喜,到勤学苦练中的坚持;从作品获奖的荣耀,到传承文化的担当,我们将全方位展现这些书画新星的风采,带您走进他们笔下、纸上的奇妙艺术世界,共同见证传统文化在新生代手中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7月4日,正值暑假,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小学2022级5班的尹和蘩祁刚看完四川美术馆的书法展,便匆匆赶回自己的书桌前,铺开宣纸,蘸满墨汁,将方才在书法展中领悟的笔法细细融入笔端。
尹和蘩祁在练字
尹和蘩祁伏案挥毫的专注身影,与窗外蝉鸣喧嚣形成奇妙的对照。别看他身材瘦小,在龙舟路小学,却是一位书法“小明星”,被同学们称为龙舟路小学的“书法代言人”。
2024年第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上,尹和蘩祁凭借扎实的书画功底与独特的笔墨韵味崭露头角,获得了第三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全省决赛一等奖、市级一等奖和区级一等奖。如今第四届赛事启幕,11岁的尹和蘩祁再次肩负期望,代表锦江区踏上新的征程。今年他已顺利拿下锦江区选拔赛一等奖,“这个暑假我会好好练习,全力备战大赛。希望能和更多厉害的小伙伴切磋书法。”他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初战赛场:从紧张到从容的通关之路
5岁时,坐不住的尹和蘩祁就被父母送进书法班练专注力,没想到他就此迷上了笔墨。从硬笔起步,他攥着铅笔在田字格里反复琢磨,没多久,歪扭的笔画就有了模样;换成毛笔后,即便墨汁染黑袖口,也拦不住他每天踮脚练字的热情。
从篆隶的圆转、楷书的端庄,到魏碑的锋芒,一本本写满字迹的临帖,藏着他停不下来的脚步。
2024年5月的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锦江区选拔赛,是尹和蘩祁书法生涯的第一次“大考”。站在考场里,他攥着毛笔的手心直冒汗,“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只记得要写一首咏成都的诗,连字体结构都顾不上细想。”赛后他垂头丧气地告诉老师“肯定没戏”,却在一周后收到了区级一等奖的通知。
这场意外的胜利,让他在市级选拔赛中多了份底气。尹和蘩祁回忆,“市级比赛分两部分:命题写作要在规定尺寸的纸上写完指定诗歌,自主创作则可以自由发挥。”尹和蘩祁提醒参赛选手比赛时要提前规划好,选择的诗歌要同自己的书法匹配,“如果选太长的诗,笔画会挤成一团;太短又显得空荡荡,就像穿了不合身的衣服。”
尹和蘩祁的书法作品
而最令尹和蘩祁难忘的是决赛前夜,同住的高中组选手得知他主攻魏碑,给予他指点:“北魏摩崖石刻,横画的‘刀削感’和捺画的‘雁尾’,藏着古人的精气神。”那一晚,两个年龄相差几岁的少年讨论到深夜,学长圈出的“方笔起笔”“折笔顿挫”等细节,成了他第二天创作的点睛之笔。“落笔时想起学长说的‘如锥画沙’,手腕突然有了新感觉。”
当决赛的成绩公布后,尹和蘩祁第一时间把获得一等奖的喜悦与学长分享。
获胜秘诀:天才少年的“乾坤大挪移”
在学校的书法长廊,正中央悬挂的那幅工整秀丽的书法作品,正是出自尹和蘩祁之手。而这背后,是夜以继日地练习。
“平时,放学喊尹和蘩祁一起玩,他总说要练字。”五年级3班的秦一帆十分佩服,“他每天雷打不动,在家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 这份持之以恒的努力,连书法老师段钧文都赞叹不已:“教过这么多孩子,像他这样既有天赋又肯下苦功的太少见了。”
面对“天才”的赞誉,尹和蘩祁总是很谦虚地以《勤礼碑》为例说:“颜真卿写这碑时都70岁了,我这点工夫算什么?”在他看来,书法最迷人的不是获奖,而是“和古人对话”的快乐:“看到字帖里某个字突然写得像了,就像解开了千年前的密码。”
练习接近尾声,尹和蘩祁小心翼翼地将刚完成的作品铺平晾干,宣纸上的字迹在灯光下透着一股少年特有的灵气与韧劲。“他就像《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是个书法天才,练书法有‘乾坤大挪移’的本事。”段钧文表示,尹和蘩祁有很强的临摹字形的能力,恰似“乾坤大挪移”的神奇之处,无论面对何种字体风格,都能巧妙运用技巧,精准还原原帖的结构、笔法与神韵,将各种字形特点惟妙惟肖地呈现在纸上。(陈荞)
http://culture.yunnan.cn/system/2025/07/08/033538568.shtml
编辑:萧培审编:益申合